close
現代主義美學
 
現代主義從文化的歷史角度來說,是1914年前的幾十年中興起的新藝術與文學風格,是藝術家為了反抗19世紀末期的敘事成規,轉而用一種他們認為感情上更真實的方式,來表現出大家真正的感受與想法。現代主義以科學為基礎,講求理性與邏輯,實驗探證。而1860年代後,現代建築才開始萌芽現代主義建築是指一種簡約、沒有裝飾的建築風格,強調功能性和理性。但是現代主義建築強調的理性所造成的國際式風格排斥傳統、民族性、地域性和個性,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建築樣式。
 
 
 
密斯-巴賽隆納國際博覽會德國館
 
 
4.450px-Barcelona_Pavilion_contrast.jpg
 

現代主義建築 - Deutsche Pavillon in Barcelona

建築師 : Mies van der Rohe

設計完工 :1929

 
 
密斯認為,當代博覽會館設計不應再具有富麗堂皇的設計思想,應該跨進文化領域的哲學園地,建築本身就是展品的主體。密斯在這裡實現了他的技術與文化融合的理想。在他看來,建築最佳的處理方法就是直接切入到建築的本質——空間、構造、模數和形態。
理念至終以『自由空間佈局』和『漂浮的房間』
 
 
/平面圖 :
可以看出其非常簡約的設計,沒有太多複雜的隔間與動線,而且非常多的開放空間。
 
 
 
 
5.800px-Van_der_Rohe_Pavillion_overview.jpg

整棟展館安放在大理石的基座上。參觀者經由

空間的導引,行進於展館中不覺得有室內與室外的分別。

 

2.Barcelona_Pavilion.jpg

 

 

3.800px-Barcelona_mies_v_d_rohe_pavillon_weltausstellung1999_03.jpg

使用的建材在當時的年代是非常奢華的。高級的大理石、雪花石、金色瑪瑙石…等,作為牆的裝飾,灰色、綠色、白色和透明的玻璃作為空間的分隔。

 

操作手法

/色彩
整體色彩溫和,是為同色系配色

/韻律
透過垂直水平的線條的輪廓 在建築物中勾畫出簡潔有力的空間,玻璃帷幕模糊了內外的界線開始了建築內與建築外之間的關連性與動態的對話

 

 

操作規則

/統一
在立方體的建築中,以垂直、水平牆面構成了整棟建築物的結構與外型以及圍塑出虛的空間 且量體十分低限。

/平衡
建築體的天花與牆面垂直水平的關係得到了穩定感,也達到視覺上的平衡。

/合諧
運用大量的玻璃帷幕和垂直水平的理性線條,以及冰冷的石面地板與牆面,於整棟建築物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理性與合諧。

/對比
低限的建築物體和各個牆面的延伸讓人感覺建築體十分的低矮扁平,與周邊建築物相比遠看時甚至會認為這建築物人走的進去嗎?會不會撞到頭呢?營造出了一種誇張式的感官。

 

 

 

補:

 

因為是短期性的展館(1929完工),所以展館建好後不到一年就拆除了。幸靠著當時留下的黑白照片和原始圖樣,一群西班牙的建築師1983至1986年間將其重建成為永久的展館,供後人得以體驗建築大師的傑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ubu10133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